第二十二期粤港澳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顺利举办!
来源:港澳文化大讲坛 时间:2024-10-27

第二十二期粤港澳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顺利举办!


   2024年7月17日至21日,由暨南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大学主办,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粤剧院协办的第二十二期粤港澳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于暨南大学举办。参加本次研修班的有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大学学生15人及暨南大学志愿者6人,本次活动本着“爱国爱港爱校,传承岭南文化”的活动宗旨,积极、客观地推广和传承岭南文化优秀内涵并鼓励号召更多内地、澳门两地学生投身研究。体验班采取讲座和实地考察与体验的形式,每个专题学习之后,安排与专题有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包括参观广州考古遗址或历史文化旧址、实操体验等。

                           



    7月17日,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大学的学生从拱北口岸出发到达暨南大学,并于体育馆举行破冰活动。

                       



   7月18日上午前往红线女艺术中心参观学习,余勇博士给同学们讲解粤剧有关知识,介绍红线女老师的生平,让学员们深刻了解到了这位红派艺术创始人波澜起伏却仍然不忘追求粤剧艺术的一生。粤剧又称广府大戏,是广东最大的戏曲剧种,是最能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文艺品种之一,素有"南国红豆"之美誉,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以及东南亚、美洲、澳洲、欧洲等国家粤籍华侨华人聚居地方。粤剧历史悠久,约有五百年的历史,其形成发展过程是曲折的,粤剧在海外的传播是最早也是最广泛的,深受海外华人华侨的喜爱,粤剧成了海外华人华侨联系的纽带。随后在粤剧面谱非遗传承人冯汉华先生的带领下,学唱了粤剧名曲《昭君出塞》;紧接着,在国家二级演员葛锐娟女士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粤剧的知识及表演行当,体验了粤剧演员如何运用水袖进行艺术表达。


                                           

                                                       红线女艺术中心


   下午于粤剧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学习,粤剧艺术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弘扬粤剧艺术为主旨,通过陈列展览、舞台演出、文化交流、教育服务等方式,向学员们展示了粤剧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7月19日上午叶农教授在第二文科楼100室讲授《岭南文化概论》专题讲座。随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节目对同学进行采访,分享参与研修班的见闻与感想。

 



   下午前往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的陈家祠参观学习,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随后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参观,王宫展区以南越国宫署遗址为核心,叠压了自秦汉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其中南越国御苑遗址,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秦汉宫苑实例。晚上乘船观赏广州珠江沿岸夜景,珠江两岸灯火辉煌,学员们不仅感受到了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还从古代广州城传统中轴线行至进近代城市传统中轴线、跨越进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亲身体验了岭南文化聚集的老城迸发的新活力。




  7月20日上午,广东工业大学孙恩乐教授在第二文科楼100室开展专题讲座《岭南工艺美术》,孙恩乐教授对香云纱,广绣等岭南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了详细专业的讲解。




   下午前往广绣大厦参观学习,广绣是广东省传统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广绣的图案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其中以“岭南四大名绣”——“罗湖绣”“越秀绣”“荔湾绣”“南海绣”最为著名。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员们学习到了广绣工艺自成一家的针法技术。它针法多变、针步均匀,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其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在广绣技师的指导下学员们还亲自动手体验了一番刺绣。


 


   晚上举行了本次粤港澳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的结业仪式,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教授出席。叶农教授为研修班的同学们颁发结业证书。随后,澳门理工大学、澳门旅游大学的同学们进行才艺表演、联络感情。至此,第二十二期“粤港澳大学生‘岭南文化’高级研修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