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岭南非遗服饰文化线上展览交流会
来源: 时间:2023-09-26

为了更好的促进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课程成果的学习交流,加强本、硕课程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良好的线上沟通桥梁;发挥岭南衣裳博物馆的知识普及作用,提高学院内学生对岭南非遗文化的认识,为不同阶段学生的设计创作提供思路和知识积累。于2023年9月16日晚上7:30,由岭南衣裳博物馆、广东省科技厅现代服装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社科联决策咨询基地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办,开展了岭南非遗服饰文化线上展览交流会。


本次展览交流会由设计学硕士二年级学生吴桐与艺术硕士二年级学生杨玉燕主持,活动开始,吴桐同学介绍了会议特邀嘉宾孙恩乐、蔡伟图老师,并介绍了本次交流展览会的目的与内容。

交流展览会以抽纱、粤绣、综合类(蓝染、编织、香云纱等)三部分内容为主题,由主持人进行岭南非遗服饰文化基础知识讲解,并邀请了二十多位本硕同学进行作品的分享交流,交流展览会的全部展品分别来自20级本科课程《岭南衣裳》以及22级硕士课程《岭南服饰与工艺专题研究》的优秀学生作品。

交流过程中,每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地介绍了自己作品的设计灵感和制作心得,在聆听同学们讲解的过程中,博物馆现场的主持人吴桐、杨玉燕和其他线下参会的同学,也对每位同学的作品提出了问题,进一步跟同学们进行交流,每位同学都非常积极地与主持人探讨对非遗技艺不同的特点、内涵、制作等各方面的见解。


在与每位同学进行作品的交流探讨结束后,与会的同学就会议内容向主持人提出了两个问题,在新时代的话题下怎么看待抽纱呈现的女性特征?非遗文化在现代设计里的运用对非遗来说是传承和创新,那它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又是什么?

主持人吴桐对同学们的提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吴桐同学觉得,抽纱给人的第一感受是清新、柔美的,是精致、通透的,它展现的不仅是面料、工艺的精美,更是潮汕女性坚韧、细腻的象征,潮汕女性凭借一根绣花针,织出了美丽的抽纱,也支撑起了一个个家。除了抽纱、广绣、苗绣,全国还有许多以女性为实践主体或传承对象的非遗项目,女性传承人都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江永女书、连南瑶绣、苗族蜡染等等,这些非遗技艺都将女性的细腻、柔美特点融进了非遗作品中。在面对新时代下的非遗活化命题时,我们应当明白,女性力量已经成为了特有命题、不可忽视的存在。

对于非遗对现代设计的意义,主持人觉得,现代设计运用非遗元素,既是解构的过程,也是重构的过程,对非遗元素的解构抓取和使用可以丰富设计语言,而非遗突出的地域性特征也能强调现代设计的差异性。

交流讨论结束后,主持人邀请孙恩乐、蔡伟图老师对展览交流会进行了总结发言。

孙恩乐老师介绍道:《岭南衣裳》是本科服装设计的课程,《岭南服饰与工艺专题研究》则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硕士研究生组成的班级,在岭南纺织服饰非遗的主题下,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的岭南纺织服饰的实地考察,通过对考察实物的理解,同学们把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岭南非遗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精心的设计和手工实践来体现自己对岭南纺织非遗的理解。同时,孙恩乐老师也表示,对非遗的保护抢救,不仅仅是把它放在博物馆里边,我们更应该思考应该如何将其融入现代生活,而我们的同学们也用一种年轻人的眼光和思维对非遗与现代设计的有机融合做了一次尝试。


最后,蔡伟图老师表示,这次同学们的作品继承和传承了非遗的优势,改良了痛点,优化了设计工艺,也推动了非遗服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同时展示了理论和实践双重命题。蔡老师说道:“我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这次创作的作品非常认真,特别是在工艺上进行了优化。只有这样创新才能赢得市场。来引来创建引领未来。让我们古老的岭南非遗文化。重新焕发新面貌。”


线上展览交流会结束后,在线下参会的同学们参观了岭南衣裳博物馆,近距离观赏了同学们的设计作品和岭南衣裳博物馆的藏品,对岭南非遗服饰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认识,并表达了对岭南非遗文化创新的新感触与新思路。